当前位置:燕窝一手货源养生FAO对2006/07年度世界粗粮市场形势做出预测
FAO对2006/07年度世界粗粮市场形势做出预测
2022-08-15

美国玉米锐减影响全球粗粮产量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预计,2006年全球粗粮产量约为9.76亿吨,比上年下降1.5%,但依然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玉米占粗粮总产量的70%,美国玉米产量锐减是导致本年度粗粮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化肥和燃油成本过高,玉米生产者预计会改种其他投资较少的作物(如大豆)。

美国的玉米产量预计只有2.68亿吨,比上年下降5%。阿根廷目前正是收获时节,由于播种时玉米价格偏低,种植成本增加,出口关税上升等因素导致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了10%,再加上旱季延长,阿根廷玉米产量将有所下降。南非的玉米产量也有明显下降,主要是播种时结转库存量大以及价格下降引起种植面积减少。

而巴西的情况正相反,由于轮作技术的需要,以及种植玉米收益相对较高,巴西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11%。尽管中美洲的玉米还未收割,预计墨西哥的玉米产量会高于去年。在亚洲,预计总体产量会增加。中国的玉米产量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印度的玉米产量也将继续高于平均水平。

大麦作为粗粮中仅次于玉米的重要作物,2006年的产量预计将达到1.46亿吨,较上年增加5%。尽管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的大麦略有减产,但欧盟和北非的大麦产量在经历了去年的干旱以后开始恢复增长,这两个地区的增产是全球大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006年全球高粱产量预计为5500万吨,比去年有所下降,略低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高粱总产量的40%来自非洲,在2005年丰收之后,非洲东部地区的高粱产量下降是导致全球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亚洲玉米进口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2005/2006年度全球粗粮贸易量预计为1.05亿吨,基本与上年度持平。亚洲和北美的粗粮进口预计会有所减少,但减少量将被非洲、欧洲和拉美的进口增加量所抵消。所有主要粗粮品种的全球贸易量几乎与上年度相同,2005/2006年度的玉米进口量预计在7700万吨左右,大麦进口量预计为1700万吨,高粱进口量预计将超过500万吨。

在亚洲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对畜产品的强劲需求继续推动饲用粗粮的进口,特别是饲用玉米的进口。亚洲的玉米进口量占全球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日本和韩国是主要的进口国。亚洲饲用大麦的进口量约为全球进口总量的80%,其中仅沙特一个国家就进口了近650万吨饲用大麦,占全球进口总量的40%。

非洲玉米进口预计会减少,马拉维和津巴布韦因国内产量减少将增加对玉米的进口。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由于国内玉米和高粱产量下降以及饲用需求增加,巴西和墨西哥的进口需求将继续增长。由于巴西上年度玉米产量减少,库存量下降,巴西在近六年中将首次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在欧洲,由于产量锐减,欧盟预计会增加玉米进口。然而,相对于大约500万吨的减产,欧盟的玉米进口量预计只有70万吨,主要原因是家禽产品消费减少,另一个原因是饲用小麦供应量增加。

在出口方面,加拿大(大麦)、欧盟(大麦)、南非(玉米)和美国(玉米)的出口预计会超过上年度水平。这部分增长预计会被保加利亚(玉米和大麦)、巴西(玉米)、罗马尼亚(玉米)和乌克兰(大麦)的出口下降部分所抵消。由于出口供应量的增加,中国的玉米出口将略高于上年。

全球粗粮贸易将连续第三年持稳

根据对2006/2007年度产量和消费情况的初步预测,全球粗粮贸易将会连续第三年保持平稳,总量预计为1.05亿吨左右,各个品种的贸易量变化不大。

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粗粮贸易将维持在2005/2006年度的水平。在菲律宾,私营饲料厂对原料需求的增加预计将使黄玉米的进口略有增长。2006/2007年度,预计中国也会扩大玉米进口。虽然玉米产量可能会略有增长,但饲用消费需求的增强和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规模扩大将推动玉米进口。

不过预计在2006/2007年度,中国仍将保持玉米净出口国的地位。在非洲,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大麦产量预计将得到恢复,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玉米产量将增加,因此粗粮进口会有所减少。南非今年作物的收成不佳,再加上国内饲用需求趋紧,因而会进口更多的黄玉米。

在中美洲,由于国内需求增长,墨西哥的玉米进口预计会维持在上年度的历史最高水平――700万吨左右。在南美,巴西的玉米进口预计会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内产量增加和价格下降。欧盟的进口总量预计会维持稳定水平,欧盟内部产量的增长足以满足饲用消费增长的需求。加拿大的玉米产量预计会减少,而饲用小麦的供应量依然紧张,因而预计会增加对玉米的进口。美国是加拿大最主要的玉米供应国。

本年度的大量库存结转有望使2006/2007年度美国的玉米出口显着增加,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阿根廷和南非的国内玉米供应预计依然紧张,而加拿大、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玉米出口将减少。

饲用消费占粗粮消费总量近六成

2005/2006年度全球粗粮消费预计为9.87亿吨,比上年度略有增长,饲用消费量减少是粗粮消费总量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饲用消费量占粗粮消费总量的近60%,全球粗粮饲用消费在2005/2006年度预计不超过6.17亿吨,比上年度减少1600万吨,下降2.5%。其中消费量减少比较突出的有美国(预计减少700万吨左右)、欧盟(300万吨)和独联体国家(总共减少600万吨)。饲用粗粮消费减少是由于产量下降,饲用小麦大量供应,以及玉米价格相对较高。同时,禽类消费紧缩也导致了饲用粗粮消费需求下降。根据对2006/2007年度消费情况的初步预测,饲用粗粮消费将会恢复至6.24亿吨(增加1%),主要由于禽类产品消费需求的回升和饲用小麦供应量的下降。

与饲用粗粮情况相反,粗粮的食用消费在经历了上年度的大幅下降后,本年度预计会反弹至历史最高水平,约为1.7亿吨,增长5%。这将使全球粗粮的人均消费增加1公斤,达到每年27公斤,粗粮消费的增长主要来自非洲。

非洲粗粮产量恢复推动了几个国家粗粮消费量提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尼日尔和尼日利亚。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中美洲以每年人均消费98公斤(绝大部分是玉米)位居世界首位;其次是非洲,每年人均消费77公斤(绝大部分是玉米,此外还有小米和高粱)。在2004/2005年度,非洲的人均粗粮消费下降至每年72公斤,主要原因是严重干旱导致西非粗粮供应减少。2006/2007年度全球粗粮食用消费预计会与人口增长的趋势相一致,达到1.77亿吨。

2005/2006年度粗粮的工业用量继续增加,除了淀粉和甜味剂生产原料的需求持续旺盛以外,另一个主要驱动力来自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工业发展迅速,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能源和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是世界领先的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国,2005/2006年度,美国用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用量估计达到了400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美国的燃料乙醇生产比10年前扩大了4倍,目前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接近其年平均出口量,与欧盟饲用玉米的消费总量相当。

根据官方预测,2006年燃料乙醇的生产预计会消耗美国当年玉米产量的20%,这就意味着2006/2007年度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将增加1000万吨。中国是第二大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国,目前无法获得中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所消耗玉米的准确数字,根据工业信息,中国有四个主要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大约会消耗300万~500万吨玉米,中国燃料乙醇生产的年增长率预计会达到10%~15%。

美国粗粮库存将再一次大幅下降

在2006作物年度末,全球粗粮库存预计为1.89亿吨,比期初库存下降400万吨。在这个水平上,本年度全球粗粮的库存使用比预计会继续保持在19%左右。全球库存下降主要是由于巴西、加拿大、欧盟、墨西哥、摩洛哥和罗马尼亚等国的结转量下降。而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尼日利亚、南非和苏丹的期末库存有所增加。

一个国家库存水平的变化主要受不同年份产量变化的影响,此外,饲用粗粮的消费量和替代性饲用谷物的供应量也影响着粗粮的期末库存。因此,尽管2005年全球粗粮产量下降,饲用小麦的大量供应和饲料用粮的需求降低使全球粗粮库存没有进一步下降。

这在全球最大的粗粮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美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上年产量下降、出口扩大以及燃料乙醇工业对玉米的需求量增加,但美国的粗粮期末库存预计略有增加,主要原因是国内饲用需求下降,但这种情况在2006/2007年度基本不可能重现。

根据目前对2006年生产和消费的预测,2007作物年度末全球粗粮库存预计只有1.51亿吨,比上年减少3800万吨,下降20%。预计美国将再一次出现库存大幅下降,降幅约为2800万吨。主要原因是国内产量下降和需求上升,其中还包括出口的增长。中国和南非的粗粮库存也会有明显下降。因此,主要出口国的粗粮库存总量与消耗总量(消耗总量指的是国内消费量和出口量的总和)之间的比值会有明显下降,从相对充裕的19%下降至12%,与之相似的是,国际库存使用比预计也将跌至15%,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燕窝一手货源    手机版    网站地图    QQ号:5778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