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燕窝一手货源时尚时代倾城别让制造业背着包袱赛跑柿原彻也
时代倾城别让制造业背着包袱赛跑柿原彻也
2022-05-24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制造强国的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让世界为中国制造点赞,这条路并不好走,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之路在于改革创新。”日前,在由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等主办的“2017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再次成为与会者的焦点。如何摆脱这种局面?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如是说。

“中国实体经济正面临一场‘降税冲击波’,而且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高尚全强调,因此必须慎重对待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关于在中国发展实体经济成本较贵的意见,正确分析社会上的两种声音,政府、社会应当提供有利于为实体经济健康成长的环境。

——新闻缘起——

我国制造业核心部件急缺

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公众,都会对去年初总理的“圆珠笔之问”印象深刻,一面是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一面是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这其中就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山西太钢终于找到圆珠笔尖制造“秘方”,并有望在未来两年,实现完全替代进口。

事实上,“圆珠笔之问”更是“中国制造业之问”。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尖问题解决了,但很多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工信部资料显示,我国高端芯片与通用芯片的对外依存度高达95%,也就是说几乎95%的高档数控系统、高档液压件和发动机等都依靠进口。进口材料的成本上升、社会资产价格上涨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使其居高不下。

再就是制造业产出效率整体偏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下游的分工地位。以iphone手机为例,我国是iphone手机的组装生产基地,但每生产一部手机我国仅获取总利润的3.63%,美国企业获取近50%的利润,日本企业获取30%以上的利润,韩国企业获取10%以上的利润。

有专家说,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与产值小的不均衡现象,也折射出我国制造业存在产出效率与附加值偏低的问题。

——核心关注——

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中国制造业要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需要靠自主创新和整体劳动队伍技能水平的提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封凯栋说。

封凯栋表示,当前,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转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它们都尝试着升级整个工业经济平台来重新获得对制造活动的控制权,而在新的平台中,系统控制权的争夺会重新划分智能制造的全球版图及利润分配。中国必须要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一转变,因为新一轮后发国家以“低成本制造”模式的崛起,正在逐步地侵蚀中国已有的制造业领地。

“值得强调的是,‘智能制造’系统,不仅仅是一台机器、一个工位、一个工厂或者一个产品的智能化。”封凯栋强调,“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强调的都是“系统的系统”,也就是各个制造系统所集成的大系统,通过大数据、深度计算和智能网络来形成决策,来半自动地指挥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的运转,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订单形成,到物资调配,到制造及生产协作,最后形成智能运输分发的过程。

因此,迈入“中国智造”,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系统的系统”,需要国家、行业和企业多方面的共同协作,才能够在系统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同时争夺更多的话语权尤其是系统的定义权。

对此,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认为,未来的空调行业,是智能化的时代,制造业也是如此。过去,我们企业大多奉行“拿来主义”,如今我们必须告别模仿。目前我国核心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为50%左右,新产品开发70%靠外来技术。“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心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达到70%。

“制造企业要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为中国、为世界贡献更多‘原创’,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李兴浩说。

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而言非常重要。”封凯栋说,因为“工匠精神”是提倡劳动者钻研技艺、钻研技术的价值,是我国劳动队伍整体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基础。而劳动者技能对于现阶段中国保持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意义重大。

封凯栋表示,要保持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又要保证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那么,提高劳动过程所创造的附加值就变得极其关键。也就是说,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变劳动者的简单劳动为复杂劳动,使中国制造的质量持续提升并且更多地体现中国劳动者的价值,这样才能使中国制造持续拥有国际竞争力。

“但是,劳动技能的整体提高、工匠精神的倡导,不是劳动者或者工人队伍自己的事情,它需要劳动者、企业和国家等多部门的集体行动。”封凯栋强调。

在李兴浩看来,工匠精神是使中国制造变强的内在灵魂。在当今社会,浮躁是工匠精神的大敌,中国制造企业需要摈弃投机取巧的思维和浮躁的心态,才能打造“工匠精品”。

——专家建议——

让中国制造业轻装上阵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要改变这个局面,需要减轻企业负担,让中国制造业轻装上阵,如果让制造企业背着不必要的包袱同国外企业赛跑,中国制造业不但不会做强,而且还会继续落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说。

石军认为,中国制造业强大的标准可以浓缩为15个字,即技术高、规模大、品牌硬、效益好、可持续。“中国制造要想变得强大,起码应该踏踏实实干好两件大事。”他说,第一件大事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真正落地,第二件大事是加大降低成本的力度,真正地减轻企业的负担,让中国制造轻装上阵。

石军表示,降低企业成本需要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一停七降三创新”。“一停”是指停止增加企业成本的其他项目。“七降”是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用地成本。“三创新”是指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创新中介培育管理机制。

李兴浩也呼吁,政府要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提振中国制造企业信心,出台更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制造企业扶持力度,中国制造业才能最终顺利实现“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再到“世界品牌”的伟大转变。

“的确,要让中国制造业更强大,政府政策的理念应该更务实、更开放、更深化,税收要规范化、透明化、法制化,要降费减税,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高尚全说。

燕窝一手货源    手机版    网站地图    QQ号:57780188